虽然离多数应届毕业生真正毕业尚有近半年之久,毕业生求职季却已提早到来。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华网数据新闻部联合发布了“一图读懂就业新趋势”,为眼下正处于求职关键期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近年来就业情况和最新就业趋势分析,算得上开启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精准就业的新征程。
新时代必然有新气象,就业也呈现出了四大新趋势:薪酬重要但是其他因素不可忽略;不再紧盯北上广,就业跟着生活走;创业成为更多人的新选择;“慢就业”心态逐渐凸显。针对这些多元、崭新的就业趋势特征,其背后潜隐的恰恰是整个人口结构、择业观念、就业环境、经济条件、价值多元的变化体现,是新时代人与职业关系有机互动的时代变迁。
就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来论,除去对工资福利的常规性关心外,大学生已日渐提升了对工作环境、个人兴趣、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关注度。他们可以因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而选择主动离职,能够为改变行业和职业而选择跳槽,这些职业选择行为也日渐获得了更大层面上的社会文化理解和宏观环境支持。可喜的是,如今大学生少了一些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扎堆的“蜂拥”,多了一份将就业与生活建立起良好关联的“冷静”,应该算是很好地回应了教育的美好愿景,即通过好的教育缔造更美好的生活。
至于创业成为了更多大学生的新选择,自然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热潮分不开,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熟推进关系甚密。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能够抛弃传统的职业“金饭碗”“银饭碗”,选择创业之路,的确是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潜能的一种现实觉醒。
如今,“慢就业”日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形态。坦白讲,“慢就业”更多体现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对其生活方式的一种态度,并非适合所有学生。如果家庭条件相对优越,想通过“慢就业”来全面审视自我,给职业规划留出更多弹性空间,更为理性地找准职业方向,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倘若演变为“懒就业”的代名词,甚至逃避社会、挥霍青春乃至成为“啃老一族”,显然是不理性的选择。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矛盾的重大转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已成为一种时代必然。应当说,上面所言的就业新趋势,体现了就业的多元化样态,表征了社会的多样化形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因而,精准就业理应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一道关键命题。
为此,各地应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行更加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以信息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建立精准就业施策与支持服务的常态机制。高校也应基于校情特点,与社会力量优势有效形成合力,完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的综合评价,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吻合度,提高双方的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当然,毕业生本人更应审时度势,唯有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重视历练自我实干精神和专业能力,才是高质量和充分就业的“王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