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
专业设置
 专业介绍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您的位置: 首页>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正文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2015-09-16 17:06   审核人:   (点击: )

 

安顺学院

 

   化学化工  学院

 化学专业

“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审阅人    李琳         

              制订日期     2014-8-13      

 

 

安顺学院教务处制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4年修订版)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概况

专业创办时间: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原安顺师专化学系/安顺学院化学与生物农学系)成立于1979年,当时正置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原安顺师专抓住机遇,开办了首批化学教育专业(专科)教学,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于2006年升为化学本科专业。

专业办学规模:化学专业现有四个班级2010级化学83人,2011级化学722012级化学56人,2013级化学62人,总计化学专业学生人数273人。

2.专业办学条件

师资情况:化学专业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中级职称16人,博士5人,硕士10人。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80%,是一支专业素质较高、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开设的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化工基础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实验、结构化学基础、环境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实验、有机结构分析、天然产物化学等。

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现有综合实验大楼使用教研组面积为约3000 m2用于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无机化学室、教学法室、分析化学室 (含天平室,高温室)、资源与功能材料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精密仪器室、仪器分析实验室(一、二、三)、物理化学实验室(一、二)、红外光谱室、化工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

另外,拥有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等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

近几年来,化学专业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化学专业拥有省级“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校级精品课程和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各1项,教师依托省级“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教师依托省级“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申报贵州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项目6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开放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科研论文10余篇。教师依托省级“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项目申报省级、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80余篇。各类项目的研究经费总计达300多万元。

3.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与困难

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安顺学院化学专业办学时间较长,在学科建设上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尤其是2006年升本以来,对化学专业加大了投入,发展迅速,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在教学研究和专业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课程教师主持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余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其中“无机化学及实验”教改成果获2008年贵州省第七届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在2008年获省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无机化学》在200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加以建设,建设资金为20万。2011年省教育厅实施的普通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中,我院的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实验室被列为重点实验加以建设,该项资金为150万。达到了本科教学要求的学科层次与规模。

本专业师资是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几年引进的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实力较强且比较年轻,再加上领导的奋发向上,敢于创新,全专业老师的团结一致,化学专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问题分析: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进一步整改,从而全面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

1)学科建设有待加强。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对学科专业建设投入不够,实验室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2)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本专业的中高级教师比例较高,但是还缺乏在业内有影响力的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某些领域能在全省形成影响力的学术队伍。

3)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急需加强。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晋升职称教学质量方面量化指标比例小,教师过多地考虑发表论文和争取科研项目,对钻研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课堂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幅减少。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研究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优良学风的形成。

4)虽然本专业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级别的项目和科研成果还比较缺乏,解决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继续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研的水平及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5)过度利用多媒体课件导致部分教师产生课件依赖症和不认真备课。目前,使用教学课件存在着一些问题:① 一些教师仅仅按照屏幕宣读课件,教学课件只起到代替板书的作用。由于可以“照屏宣科”,部分教师患上了“课件依赖症”,脱离课件就不能从容讲课。一旦断电或者课件播放出现故障,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甚至不得不中断讲课。② 受到“提前做出课件,上课宣读就可以授课”的思想影响,部分教师不认真备课,课件成为一劳永逸的依赖。③播放课件时,室内光线昏暗,影响学生的看书和做笔记。学生对教学容量较大的课件,仅凭看和听不能做到完全记忆和掌握。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以适应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适应贵州及安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化学专业教学新体系。

2.基本思路

在化学专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下,化学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是根据“立足地方,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原则,结合贵州省及安顺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和深化教学改革,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平台为支撑,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继续巩固和保持教师教育优势基础上,将办学目标定位在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化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形成化学专业特色,集中力量建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学科专业。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一)加强重点学科课程建设。

以省教育厅《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的建设为契机,结合本学科在省内外及本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我院现有的专业研究方向,积极依靠学校和其他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将无机化学重点学科打造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争取无机化学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加强精品课程和建设,进一步建设好《无机化学及实验》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创建地方高校精品课程特色,创造条件将校级重点课程《物理化学》等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力争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优化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化学专业将采取积极措施,根据专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逐年选派1~2名教师到省内外各重点高校进行研究生课程和新增专业课程进修,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每年派出1-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级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积极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当前的化学教育教学动态。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化学专业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巩固和加强教学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2-3名校、省级教学名师和双师型优秀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规划建设期间,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努力将化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省内同级同类院校中,在一定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和学术队伍,使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三)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提高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教学管理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本专业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教学的常规管理、质量监控以及教学过程的基础管理,从教学文件、教案、作业到考试命题、阅卷,从课程实验到毕业论文的设计、指导、检查、答辩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和责任人。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到了科学规范,制度健全,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加强对我院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建设及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1. 以省级“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平台项目为依托,积极筹建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加强纵、横向课题的科研与合作,力争在环境、矿产、材料、精细化工、药材等方面的研究和横向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2.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年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项;年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10篇,其中学科级刊物和核心期刊2-3篇;每年科研经费力争在10-20万元,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十二五期间争取获各级科研奖励2-3项。

3. 定期开展院内学术研讨会,举办校内学术讲座。加强与外校专家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力争主办1-2次全省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会或年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我院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安顺市生态旅游、绿色环保的发展战略和本院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相关联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科前沿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教师申请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高化学专业建设水平与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化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内容要点:根据以上总体目标逐点展开详细的描述。

(一)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化学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型人才方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的优秀化学教育工作者;

应用型人才方向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较强的技术管理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者和化学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初步训练,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服从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从事化学教育的基本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达到教育部颁发的高师本科化学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4、掌握一定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英语、计算机以及普通话等级要求。

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具有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及基本的管理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人才培养模式

内容要点: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学校和企业、学生和教师以及书本和课堂之间的系统融合。具体如校企合作、合作培养、2+23+1)模式等。(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凝练的内涵)

规划期间稳步推进校级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申报省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建立和巩固化学专业教学实践、实训、实习基地,并进一步扩展实训、实习基地项目建设,努力探索与企业、地方共同培养人才模式,为开展订单式2+23+1)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闯出一条更加符合安顺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办学新路,增强化学专业在培养地方应用型、实用型及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

(三)专业规模

1 专业办学规模规划表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办学规模(人)

72

128

190

260

260

 

(四)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的化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我院将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合理设置人才队伍,主要从化学专业的优势学科引进或培养1-2名学术领军人物,形成1-2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学科研究团队;鼓励和促进35岁以下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只专业结构合理、能够形成科研和教研合力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确保我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设内容

专业负责人与教学名师建设:培养1-2名专业负责人,培养1-2名校、省级教学名师。

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五年的建设,力争使化学专业教师队伍规模逐步扩大到30人,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达到40%,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15%,继续加强教师进修和在职培训、学历学位和能力提升等工作。使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师生比控制在合理范围,教师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培养1-2双师型优秀教师。

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际之间互聘教师、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高级专家和管理人才,实现全时聘任与非全时聘任相结合,固定期限聘任与无固定期限聘任相结合,积极引进外聘兼职教师2-5人。

3.具体建设规划

内容要点:详见表234

2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人数、职称及分布情况

        年 份

职称(人数)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高 级

5

5

8

8

10

中 级

10

14

12

16

18

初 级

2

0

0

0

0

合 计

16

19

20

24

28

 

3  “十二五”期间外聘兼职人数分布情况

年 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兼职教师(人数)

2

2

2

3

5

 

 4  “十二五”期间教师培养计划

建设内容

2014年建设具体内容

2015年建设具体内容

外部聘请

兼职教师

达到3

达到5

兼课教师

达到5

达到7

内部培养

专业带头人

1

2

骨干教师队伍

1

1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教师在国内外学习职业教育理论

委派2

委派2

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和专业培训

3

2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2

2

小计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化学专业将充分利用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增加3个化学基础、专业实验室, 1个教师科研实验室,使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在数量和检测手段上迈上一个新台阶。着力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建立1个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和1-2个科研基地,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锻炼出一支作风过硬、严谨务实的教学科研团队。

2.建设内容

在保证本科实验开出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展与校外化工企业联合,建设化学专业实训基地。

3.具体建设规划

1)校内实训(验)室建设

5  校内实训(验)室一览表

序 号

实训(验)室名称

实训课程

实训项目

建设年度

经费(万)

备注

1

无机化学实验室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化工、生物、农学及相关专业)

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的钻孔

2011-2015

10

 

NaCl的提纯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铜、银、锌、镉、汞的性质

铬、锰、铁、钴、镍的性质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别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别

(NH4)Fe(SO4)2的制备和提纯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等

2

教学法室

教学法实验、学生论文实验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2011-2015

10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

氯气的制取与性质

氨氧化法制硝酸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电解质溶液

甲烷 乙烯 乙快

乙醇氧化制乙醛

微型化学实验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3

分析化学室(含含天平室,高温室、仪器分析室)

分析化学实验(化学、化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生物、农学及其他相关专业)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011-2015

30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发测定铁

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电位滴定法

示波极谱法

气相色谱法等

4

有机化学室

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化工、生物、农学及相关专业),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化学)

熔点的测定与温度计的校正

2011-2015

30

 

环己烯的制备与性质

正溴丁烷的制备与折光率的测定

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间硝基苯胺的制备及其产品的精制

苯乙酮的制备

肉桂酸的制备及其精制

正丁醚的制备等

5

物理化学室

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化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

燃烧热的测定

2011-2015

30

 

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异丙醇-环己烷双液系相图

金属相图

蔗糖水解反应速度常数的测定

表面张力测定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溶解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BZ振荡反应

磁化率的测定

差热分析

偶极矩的测定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硬件条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所在单位的合作共建与广泛交流,提高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

(六)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构建规范、完整、高质量、能满足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落实课程负责人,制订和修订教学大纲,选用或编写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辅助教材(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实验指导教程等)。十二五期间争取申报校级精品课程1-3项,省级精品课程1-2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2.建设内容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整合,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开放实践教学资源管理,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自主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将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法巧妙融合,增强教学效果。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体系,加强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3.具体建设规划

内容要点:以精品课程为主线制定本部门课程建设的规划。

6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单位:个                                                     

年度

级别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校级

2

2

3

3

4

市级

0

0

1

1

2

省级

1

1

1

2

2

国家级

0

0

0

0

0

(七)教研科研

在十二五期间,结合化学专业学科建设、教研、科研进展,做好教研、科研项目申报规划,努力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零的突破。力争实现国家、省、市、校和横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总量达20项以上,省科技厅自科基金3项、省教育厅自科项目5项、院级自科项目5项、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项目1-2项。研究经费达到400-500万元。 

 进一步加强《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培养3-4名化学专业学术学科带头人,并培养一批专业学术骨干,带领化学专业教师一起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形成合力,打造一支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学术队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重视基础和专业课程国家优秀和重点教材的使用,积极促进教材建设,在规划期间,使基础和专业课程100%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或国家重点教材。力争十二五期间出版学术专著3-5部。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SCI收录3-5篇,学科级核心期刊5-10篇,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努力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科研氛围。

(八)专业群建设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化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根据高校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好《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主干课程专业等基础学科课程群,优化组合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采取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建设课程均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研制有效地CAI教学设计课件,加大推进辅助性教材和参考资料的编写,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参与科研为依托,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首先建设好《无机化学及实验》省级精品课程,不断丰富网络资源教学内容。其次,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为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的进一步建设提供经验,为申报省、校级精品课程作准备。

(九)专业资源平台建设

依托省级“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省级“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平台项目,以创新平台或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搭建实践教学网上管理平台等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宣传工作,端正学生实践教学学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保障措施

1)十二五期间,在学校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院级课程及教材建设委员会,制定相关的建设及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开展建设工作。通过经费的投入,保证课程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把课程建设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和本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奖励制度,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教学科研成果的教师将自己的成果编写成教材或专著出版,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的自我评估工作。

2)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健全化工学院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实现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申报更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目标迈进。通过制度建设,采取自己培养博士、教授双高人才、积极引进重点高校培养的高水平人才、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等措施,培育我院两大专业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学术骨干。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会或年会,加强教师的对外科研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 在学校专项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化学专业现有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使其在专项资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利用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费,投入100万元建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改善实验条件,提升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5)以学科建设带动科学研究,突出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特色研究领域,完善学科建设人才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研究特色和学术团队。力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快科研基地与学科团队建设步伐,力求全面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

上一条: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下一条:化学化工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访问量人数:

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
电话:0851-32214860/32214237  邮编:561000
Copyright ©  2012-2014 黔ICP09002237号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