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
专业设置
 专业介绍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您的位置: 首页>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正文
化学化工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2015-09-16 17:04   审核人:   (点击: )

 

 

 

安顺学院

 

   化学化工  学院

 “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审阅人    李琳         

              制订日期     2014-8-13      

 

 

安顺学院教务处制

一、基本情况(基于“十一五期间或2011年前的情况)

(一)“十一五”期间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建设成就和优势特色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院(原化生农系)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五年间教师人数由原来的19人发展至4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36人,实验师2人。副高以上教师占18%;有在读博士5人,硕士34人,在读硕士2人,研究生学历占76%;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管专家1人,市中青年优秀骨干专业人才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5人。2006年以来,引进和培养化学、生物、农学硕士30人,博士5人(在读)。各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近年来先后有10余人次教师外出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学术活动,并邀请多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到我院做专业学术报告和交流活动,院里专业教师也积极开展学术讲座,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

2006-2010年化生系师资培养情况

起止时间

学习性质

 

性别

派往高校

2006.2-7.

国内访问学者

程孟琪

洛阳师院

2006.9-2007.7.

专业课程进修

王胜碧

西南大学

李琳

西南大学

2006.9-2008.7.

攻读硕士

施渺筱

贵州大学

2008.9-2010.7.

攻读硕士

李琳

西南大学

2007.9-2008.7.

专业课程进修

张红霞

西南大学

侯晓丹

上海华东师大

2009.9-2010.7.

国内访问学者

林华

云南大学

2008.9-2011.7.

攻读博士

张来

西南大学

张玉涛

西南大学

2009.9-2012.7.

攻读博士

刘开林

浙江大学

2009.9-2012.7.

攻读硕士

赵荣飞

贵州师大

 

2.学科课程及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院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2008年,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开展的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课题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整体协同能力培养——面向21世纪高师专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研究成果荣获贵州省第七届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同年,《无机化学》课程获贵州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助;2009年《无机化学》获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建设资助,《物理化学》获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分析化学》获校级课程教学改革立项,同时获得了校级“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和“化学特色专业”建设。充分体现了我院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在学校的重视下,我院积极进行教学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已与安顺地区21所学校签订了教育实习协议并与3个科研、企业机构签订了专业实习与化工实习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使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秩序地稳步进行。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了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006年开始进行本科办学以来,学校加大了对化学专业及生物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也不断增加,目前本院有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170万元,2008-2009年度学院投入了20多万元用于新增生物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添置,新增率达10%以上,使现有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相关专业的基础教学需要。

201010月,我院获得了2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 项目资助,并以此为契机,学校已规划即将新建三个化学专业实验室和三个基础生物实验室,这将使我院的化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实验教学层次将得到显著提升。

3.坚持科研强院,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我院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的办学宗旨。十一五期间,全院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及网络资源,结合实际地开展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贵州省科技厅、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辅导员课题14项,校级自科研究项目10项,横向项目1项,研究经费达 250.28万元。在《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ure Reports》、《中国化学》、《结构化学》、《稀有金属》、《西南大学学报》、《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篇,其中重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6篇论文被SCI收录。2008年化学专业教师程孟琪获市级自然科学研究论文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9年化学专业教师王胜碧获省级自然科学研究论文优秀奖。以下是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师开展的各类研究项目情况。

“十一五” 期间化工学院(原化生农系)专任教师科研、教研项目及经费一览表

年度

主持人

项目来源

项目

级别

项目名称

经费

(万元)

执行情况

2007

 

教育厅自科项目

地厅级

安顺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及分类处理研究

4

200912月交结题

2007

 

校级自科项目

校级

竹节参叶的生药学研究

0.3

200812月结题

2007

赵荣飞

校级自科项目

校级

黔竹节参与鄂竹节参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0.25

200812月结题

2007

 

校级自科项目

校级

安顺绿茶种植情况调研和抗辐射性研究

0.25

200812月结题

2007

张玉涛

校级自科项目

校级

α-溴代芳香酮类化合物绿色合成条件优化

0.2

200812月结题

2007

程劲松

校级自科项目

校级

大叶醉鱼草不同花期挥发性成分分析

0.25

200812月结题

2007

张玉涛

教育厅自科项目

地厅级

黔产竹节参主要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及分析方法研究

3

2009.12已送交结题

2008

 

省教育厅自科

一般项目

地厅级

应用毛状根转化技术获取竹节参皂苷的研究

4

在研

2008

程孟琪

贵州省精品课程项目

地厅级

无机化学

1.6

在研

2008

施渺筱

市科技局科技

计划项目

地厅级

蛹虫草菌丝体攻关研究

2.5

2009.1结题

2008

 

学校项目

校级

药用中间体4-(2-(1-哌啶基)乙氧基)-苯酚的合成研究

0.25

2009.12结题

2008

 

校企联合项目

其它

氧化、半氧化金矿无毒湿法冶炼技术和工艺过程研究

180

在研

2009

 

贵州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项目

省部级

贵州瀑布毛峰赋香成分研究

8

在研

2009

程孟琪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

地厅级

过渡金属-N-磺酰化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6

在研

2009

施渺筱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

地厅级

安顺市普定县鸡枞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4

在研

2009

张红霞

安顺学院

校级教改项目

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0.25

在研

2009

王胜碧

安顺学院

校级教改项目

分析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0.25

在研

2009

程孟琪

贵州教育厅重点学科建设

地厅级

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

20

在研

2010

李 光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

地厅级

《红薯茎叶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关键技术研究》

15

新申报

2010

敖国富

安顺学院

校级

冬青叶鼠刺种子发芽试验的研究

0.18

新申报

4.不断拓展办学思路,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006年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安顺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后,我院化学专业开始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34人,2007年、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数分别是81人、73人、89人。经过五年的努力和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办学的平稳过渡。  

“十一五”期间,本院一直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教改抓质量、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构建 “服务地方经济、强化实践教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立足于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在低年级各门实验课程中每学年度都开设有一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并通过开展“三下乡” 活动、“安顺市科技活动月”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和中小学 “普实”工作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高年级尤其是在毕业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方面,逐步实施课题导师制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课题、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等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和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2004年至今,本院教师带领学生先后参加了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等地各乡镇200余所基层中、小学的“普实”工作,并为当地基层中、小学培训或指导科学课程教师约100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专业优势,增强了学生的学科专业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08-2010年共有22位同学通过中选由专科升入本科学习,并且2008-2010年连续考试总成绩第一名。2008年,2006级化学本科班袁熙美等5位同学在李琳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安顺市城市生活垃圾热值随时空变化分析》科研论文参加全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比赛获得了三等奖,20062007级崔瑞菊等6位同学在2009年安顺市远程教育说课比赛、实验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同时在省、校开展的“贵州省民族知识竞赛”、“贵州省大学生运动会”、校演讲比赛、诗朗诵等各类竞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我院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稳定,2006200720082009届化学本科班就业率分别为96%100%88.8%95.5%。并在2008-2009年安顺市特岗生招聘应考中,连续两年分别名列考试成绩的前一、二名。很多毕业的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2010届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有2人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被贵州大学录取,实现了升本以来首届毕业生考研零的突破。

总之,我院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经过全院教师的积极努力、锐意进取,务实地完成了规划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院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我院在学科建设、教师的高职称、高学历、学缘结构、学术水平方面,尤其是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各专业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双高学科人才缺乏,尤其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绝大多数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双高学科人才以及高素质、高学位、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力度,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培养。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师来源相对单一,近几年来我院的研究生主要来自省内高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将对我院未来的建设形成制约,不利于今后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 实验经费不足:由于专业特点,我院实践性课程较多。但是,经费不足已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为培养本科生动手能力所用的实验耗材经费不足,综合性训练难以保证;二是专业实验室分析、表征的仪器设备不仅数量偏少,而且性能比较落后现有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老化;三是实验室用房面积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制约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现代实验室管理手段较为滞后,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3.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拓展,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4.在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未能形成合力,教师科研水平还不够高,未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联系不够,教师的专业特长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与科研单位及企业的横向合作缺乏,科研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5.资料欠缺,信息不畅,由于经费方面的问题,学院及学校的有关政策,主要鼓励了中青年教师的学历教育,对教师的短期外出学习和交流不能有效的开展,从而知识老化,对专业的最新进展不甚了解的教师已不罕见。另外,经费的不足使学院没有自己的阅览室,学院的老师阅读书刊等信息的来源少,特别是新的专业书籍的补充量很小。

尽管化学化工学院在前进的道路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我们认为,在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只要全院教师团结一心,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在目前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下,使办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在办好本科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向非师范教育、综合教育并举的方向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发展背景分析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本科专业,下设化学、化工二个教研室,在读本科学生400多人。综合实验大楼面积约为3000 m2用于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拥有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等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

近几年来,化学化工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目前拥有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以及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化学化工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及实验室建设。近三年来获贵州省高校重点支持建设项目1项,校级化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同时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进行了化学、化工基础实验室建设,更新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2.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以国家、贵州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为依据,逐步扩大办学规模,保证每年本科招生人数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做好新增非师范专业的规划、申办和建设工作,结合本院资源和地方经济实际,积极申办建设非师范本科和特色专科专业。

以化学、化工专业建设为重点,积极培养化学、化工双高人才和学术学科带头人,并由其带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骨干和其他教师一起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基本完成拟定的专业建设规划任务,使专业队伍的建设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和学缘结构,营造浓郁的科研团队氛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提升科研水平。加强与地方经济的横向科研联系,努力做到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的相互促进。推动和促进化工专业建设,提高新增专业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市场竞争力。

加强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在进一步建设好现有省、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努力使之成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积极建设其它精品课程,力争将现有的校级重点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坚持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实现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结合学科和课程建设、科研进展,规划并积极做好教师的进修和在职培训、学位和能力提升等工作。

3.建设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总体建设目标)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系和化工系两个系,共两个专业,根据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到2015年,专业数量争取达到四个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约420名,根据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到2015年,学院招生规模为本科生达到480人。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中级职称16人,博士6人,硕士10人。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80%,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根据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到2015年,学院教职工人数达到30人,高级职称达到8人,博士达8人。

4.具体规划目标

1)专业设置规划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拟申报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食品质量与安全

制药工程

2)重点建设专业规划

  拟建成校级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安顺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是现有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基础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尤其是学院决定于201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在评建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指导下,加大了投入,发展迅速,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达到了本科教学要求的学科层次与规模。本专业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全院领导和教职员工奋发向上,勇于开拓创新,发展潜力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本二级学院的化学专业具有一脉相传的起源、相近似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为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利基础。国家倡导科学的发展观,资源与化学工业是目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受到政府和百姓普遍关注的传统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前景看好,生源数量与质量均有保证,在十二五期间拟建成校级重点专业。

  拟建成省级重点专业:化学

在省级《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化学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着力培养化学学科3-4名学术带头人,并培养一批专业学术骨干,带领全院教师一起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形成合力,打造一支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和学术队伍,建成省级重点专业。

3)新办专业建设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结合化学化工学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拟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制药工程两个专业。

三、保障措施

1.专业规模上保障措施

从学院规划的大局出发,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我院现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情况,对拟新设专业在课程设置、实验条件、教学资源、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处理好现有专业和拟新设专业的关系,在切实办好已有专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增加新专业。

2.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保障措施

为保证实验室建设的顺利实施,我院特制定以下保障措施:

制定“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

仪器设备选型采用召开专家教授专题会议选型,认真进行多方论证。按国家采购标准采用招标采购,加强监督和管理,不断地改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建设规范及管理要求。

在学校专项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重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化学化工学院现有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使其在专项资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性和建设性的作用。 

3.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保障措施

①在学校课程及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二级学院院级课程及教材建设委员会,制定相关的建设及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开展建设工作。

②通过经费的投入,保证课程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把课程建设落到实处。

③根据学校和本院课程及教材建设奖励制度,采取一定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教学科研成果的教师将自己的成果编写成教材或专著处出版。

4.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1)在学校的指导下,加大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保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有经验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把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开展教改工作。

(2)通过建立课程教学改革奖励制度,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形成并积极申报教学改革成果。

5.科学研究保障措施

(1)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利用2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费,投入100万元建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改善实验条件,提升三大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2)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健全二级学院院级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实现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申报更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目标迈进。

(3)通过制度建设,采取自己培养博士、教授双高人才、积极引进重点高校培养的高水平人才、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等措施,培育我院两大专业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学术骨干。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会或年会,加强教师的对外科研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以学科建设带动科学研究,突出无机化学重点支持学科特色研究领域,完善学科建设人才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研究特色和学术团队。力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快科研基地与学科团队建设步伐,力求全面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

6.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师德教育和业务提高并进,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并举的方针,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科梯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在“十二五”学科专业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中,我院将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合理设置人才队伍,主要从化学、生物和农学的优势学科引进或培养1-2名学术领军人物,形成1-2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学科研究团队;鼓励和促进35岁以下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只专业结构合理、能够形成科研和教研合力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确保我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加强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建设,增强学科及教学团队建设管理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调并落实二级学院院长在学科建设中第一责任人的思想,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制定和落实《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并在经费投入和分配上建立竞争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共同提高的有利局面。

建立二级学院院级学科建设及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依据院、系有关规章制度,组织院内和聘请校内外专家组进行评审,保证学科及团队建设的质量。

建立学科建设奖励机制,院内对学科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并上报学院予以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在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与研究所需的基本建设、仪器设备、科研场地等方面,纳入学院建设统一规划;对参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建设的教师,其管理和教学工作予以适当减轻,保证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开展研究工作。

总之,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化学化工学院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就必须认清目前的形势,加大各方面的规范管理力度,把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专业队伍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团结、高效、创新、敬业的师资团队。

 

 

上一条: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下一条: 化学与生物农学系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2008-2012)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访问量人数:

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
电话:0851-32214860/32214237  邮编:561000
Copyright ©  2012-2014 黔ICP09002237号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